【编者按语】"喜只喜,青春景,爱只爱,秋月明。一轮明月当空照,万里全无半点瑕。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,月到中秋分外光。"(《岳西高腔·琵琶记·赏月》)月华似练,长空澄明,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来到了。戏里中秋,台上乾坤,古老的"戏曲活化石"岳西高腔里,有不少与中秋和明月相关的唱段,像《琵琶记·赏月》、《金印记·周氏拜月》、《拜月记》、《绿袍记·月下赶桃》等。

岳西高腔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,原称高腔,因流行于安徽省岳西县,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定名。其前身是明代形成于安徽池州府青阳县一带的青阳腔。青阳腔在明代万历年间已经风靡天下,在其四处流布之时,传入安庆府城乡。明末清初时期高腔传入岳西境内,已有300余年的传承史。

《"戏曲活化石"岳西高腔里的中秋》专题领您来品味。咚咚呛,锣鼓响,旦上——

岳西高腔·琵琶记·赏月 岳西高腔·金印记·周氏拜月 岳西高腔·绿袍记·月下赶桃
    (生扮蔡伯喈上,唱)云霞灿烂暮秋天,皓月云端似镜悬。
    (贴旦扮牛千金上,唱)广寒宫中无瑕玷,百里长空照山川。(生白)今晚一轮好明月,可喜可爱。
    (贴白)相公喜者何来? 【详细】
    (旦上,引)万里长空收暮云,海岛冰轮驾碧天。(白)夫在他邦玩此月,妾在家乡也玩此月。
    (唱)正是人居两地,月共一轮。君在湘江头,妾在湘江尾;相思不相见,共饮湘江水。所为之何来?都只为阻隔关山。【详细】
    (小生扮刘明赞上,唱)【香柳娘】步园傍亭行向前,特将闷怀展,重访旧景心幽怨:(白)此乃小姐赐钗之所,当日许多光景,今宵这等凄凉人也。(唱)探幽胜似仙,此地即桃园,玉人何不来相见?(白)那晚月台之上,有二位美人,内有一位是徐先之令妹,不知那一位是谁?【详细】
岳西高腔传承史简述 岳西高腔的文化影响与文化价值 岳西高腔艺术资源与特色浅述 对传统高腔艺术的创新实践
  岳西高腔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,原称高腔,因流行于安徽省岳西县,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定名。
  岳西高腔前身是明代形成于安徽池州府青阳县一带的青阳腔。青阳腔在明代万历年间已经风靡天下,在其四处流布之时,传入安庆府城乡。明末清初时期高腔传入岳西境内……【详细】
    (一)影响。
  岳西高腔在历史上对本地区的历史、文化的影响。
  其一,是岳西高腔是安徽本土形成的第一代戏曲声腔,保存明清大量戏曲文化信息,是明代青阳腔的"活化石"。其剧目、音乐、表演艺术、演出和生存方式已自成体系,尤其"滚调"艺术,极大推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变革……【详细】
    (一)剧目源远流长。
  现存剧目近300出,分为"喜曲"和"正戏"两类:
  "喜曲"现存70余目,可分赐福、庆寿、送子、进宝、灯会、家教、贺屋、贺婚、饮宴等10个类别,所唱均为颂祝、吉庆之词,主要用于民俗文化活动中的围鼓坐唱、彩唱、走唱,其内容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,但凡民俗……【详细】
  1959年成立的专业岳西高腔剧团,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,受到领导、专家、观众认可,效果较好。
  (一)艺术体制创新。
  改旧时高腔民间班社全由男性演唱为男女分唱制,生角(含老旦)用本嗓,旦角用仄嗓;改旧时伴奏全由打击乐为文武场伴奏制;新设文场由竹笛(主奏)、三弦、琵琶、二胡等管弦乐…… 【详细】
       
 
 
 
岳西高腔《拜月》 岳西高腔《追舟》 岳西高腔《过府》 岳西高腔《千里会》

版权所有:安徽省安庆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

主办:岳西县文明办 制作:岳西网